2012年2月4日之前,很少有人知道林書豪是誰。他是誰呢?一個輾轉於各支N系統家具BA球隊不斷被下放到低級別聯賽的球員,一個在陌生城市睡沙發隨時準備著被裁掉的球員,一個入場時被球場管理員阻攔“嗨,那是球員通道”的球員。
  2月4日那晚,在經歷了和新澤西籃網隊的比賽後,林書豪一戰成名。他全場拿下了25分,幫助球隊不可思議地取得勝利,更重要的是,他展現了無以倫比的籃球智商。一位美國資深體育主播張大了嘴巴:“這小子是誰?我報道NBA那麼多年,從來沒見過一名此前租辦公室默默無聞的球員一下爆發了。”
  紀錄片《林來瘋》花費大量筆墨記錄了2012年2月前的製冰機二手買賣林書豪——這是我喜歡這部紀錄片的原因,它不勢力。影片開頭,主創談到初衷,和林書豪一樣,他們也是生活在美國的亞裔青年,幾年前,聽到一個亞洲小子把常青藤籃球聯盟攪得翻天覆地,於是決定拍一部紀錄片玩玩。說這話時,他的表情好像是:我們也不知道拍這些做什麼,純粹是因為欣賞。
  在NBA聯盟里,種族歧視的現象非常嚴重,這裡只相信黑人球員,其次是白人大個子,至於亞洲黃種人,門兒都辦公室出租沒有。姚明是個例外,首先,進入NBA前他已經在世界大賽上證明瞭自己;其次,他來自中國,一個令NBA聯盟垂涎三尺的市場。
  對從小生活在美國郊區的林書豪來說,皮膚和人種反而是一種深刻的障礙。他是地道的美國商務中心人,中文都不會說幾句,NBA聯盟不會關照他。成名之前,他已經習慣被“輕視”,90分鐘的紀錄片里,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描述籃球帶給他的“不公平”。
  中學時代,林書豪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控球後衛,在帕羅奧圖這所郊區學校,他帶領球隊擊敗了群星閃耀的馬特萊中學。按正常邏輯,他應該輕鬆進入一所以籃球見長的常青藤學校,比如杜克大學。但沒有任何學校想要他。他的教練對著鏡頭不滿地說:“對,他不符合標準,沒人要他。因為他是亞裔,又是控衛。”哈佛大學接收了他,但這所大學的籃球水平糟糕透了。
  大學生涯的林書豪球技依舊出色,北美大學聯盟最優秀的後衛,最有價值球員,但他卻是最不受歡迎的那一個。畢業後,他有能力進入NBA,但選秀大賽又耍了他。當他看到那些數據不如他的黑人球員被NBA球隊選走時,失望極了,因為他是亞裔,是的,沒有一家球隊的經理相信這個小個子的亞洲後衛。
  之後就是他進入NBA之後的故事,十分美國夢。從不被重視的六號替補到成為球隊領袖,絕對勵志。可紀錄片沒怎麼拍他成名後的故事,鏡頭中反反覆復出現的林書豪,是一張沮喪的、絕望的、欲哭無淚的面孔。他的背影,他的落寞,他一次次起跳投籃,一次次祈禱。
  沒從事過體育運動的人不足以想象這種痛苦,那種絕望是無邊無際的,它首先擊垮你的身體,其次打敗你的精神,時刻在你耳邊嘮叨:你不行,你不行——你進不了NBA,你打不好籃球。林書豪從來沒有放棄,支撐他的是堅定的信念,他堅信當下的挑戰是命運對他是否熱愛籃球的考驗。
  成名戰前,林書豪心裡一遍遍禱告:“我只想打球。”他知道,這一次,拿不出說得過去的數據,就要立刻打包走人,此後在NBA,他不會獲得任何合同了。
  “感謝上帝。”成為NBA的明星後,他在接受採訪時一遍遍重覆著這句話。我是一個無神論者,這句話放在林書豪身上,我的理解是,上帝只是載體,它承載了林書豪對籃球強烈的熱愛,在愛面前,他有著堅強的意志和不容懷疑的信念。
  有時候,夢想是這樣的,它之所以被稱為夢想,就是需要你不斷努力再努力,而不是掂起腳尖就能夠得到。在夢想面前,每個人都是平等的,付出多少,就會有多少回報。沒有等到回報,是因為付出的還不夠多。林書豪相信命運,是因為他相信夢想。在這個世界上,相信,是很難的一件事情。
  紀錄片《林來瘋》中有一個人被多次提及:科比。林書豪做替補時,幾個朋友問他,科比和詹姆斯誰更厲害?他說不知道。“我只是比你們坐得稍微近一點兒。”他這樣自嘲。他第一次和科比對決前,科比傲慢地回答記者:“林書豪是誰?我不知道。”那時,林書豪已經在NBA嶄露頭角。那場比賽,林書豪像瘋了一樣砍下職業生涯最高的30分。賽後,這個話題再次被提起,“我想,現在他該知道我是誰了。”林書豪說。
  夢想就是這樣,實現後,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會隨之而來。林書豪打破成見,衝破了NBA固有的規則,成為繼姚明後最知名的華裔NBA球星。他能走向偉大嗎?我相信這種可能性很大。因為在他看來,為夢想而不是為任何人打球,這讓人安寧幸福。  (原標題:2012年2月4日之前的林書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13ciul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