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3日,汶川抗震時勇救7名同學的“小英雄”雷楚年涉詐騙被抓獲。據悉,雷楚年被成都一所重點高中免試錄取,卻經常逃課打牌,月花銷萬元以上。由於“名聲在外”,雷楚軍吹噓有“關係”,以幫人當空姐、進重點中學、買駕照等為名詐騙包括女友在內的21人共46萬元。(11月3日《成都商報》)
  不畏生死的抗震英雄,成了詐騙案的主謀,這個角色反轉確實有點讓人難以承受。抗震英雄何以迅速淪為階下囚?個人因素肯定是其自毀的主因。試想,倘若雷楚年能夠生活簡樸一點,何必用詐騙維持“出必乘豪車、入則四星賓館,每個月開銷上萬”的奢華生活?雷楚年先是玩“坐頭等艙是英雄福利”之類的自誇,緊接著騙女友、騙老師,怎能不走向自我毀滅?
  但我們在怒其不爭的同時,也該看到社會對英雄不斷地偷窺、獵奇的影響。想想看,同是抗震英雄的林浩不也荒廢學業,跨入影視圈了麽?林浩憑什麼在影視圈中“暢游”?無非就是英雄的知名度驅動。而雷楚年越騙越大,也是英雄名片遮蔽的結果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英雄就是關註度、曝光率、影響力,但是如果過分自我膨脹,把握不住方向,就可能在輿論的一片點贊聲中迷失方向。
  其實,雷楚年偽造了教育部門的公章,幫人買駕照,吹噓能幫女友當空姐……這些只要細心就能看穿幫的騙術,之所以能矇混過關,關鍵還是社會上有這樣的需求。在人們的認知里,英雄有人脈、有資源,升學、就業等“小事”不值一提。所以人們才會不加猶豫,直接轉賬。正是這種不假思索的順承,讓雷楚年從自吹自擂一步步走向犯罪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抗震英雄的淪陷,又何嘗不是一次“它毀”?
  這樣的例子,其實並非是孤本。剛剛沉冤昭雪的趙作海,不也曾風風光光的出任公民代理麽?趙作海憑什麼乾起律師的活?無非就是名人效應。但名人效應遞減殆盡之際,趙作海也只能淪為清潔工。由此觀之,英雄應該是膜拜的圭臬,但不該成為不斷地挖掘新聞價值、反覆炒作的工具,更不該是人們辦事的“後門”。給英雄留一點空間,在生活中留一個合理的位置,也許才是抗震英雄的自毀,給公眾最大的啟示。
  文/薛家明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抗震英雄的自毀與“它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13ciul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